- 2016年熊本城地震受災,目前修復重建工程仍在進行。現規劃出可進入參觀的區域,在地圖上號碼所示的地方,我們設置了地震前和修復工程對比説明的看板。 敬請沿著參觀路綫感受熊本城的重生。
04
飯田丸五階櫓
飯田丸一帶據傳為加藤清正的家臣、被譽為「築城名家」的飯田角兵衛所建,其西南角建有五層櫓(箭樓)。到了明治時代,軍方拆掉了櫓,但平成17年(2005)經木造加以復原。在平成28年(2016)的地震中,下方石牆崩塌嚴重,但僅憑角石便支撐住了櫓,激勵了受災群眾。
08
大小天守和宇土櫓
正面右側的大天守為慶長5年(1600)左右由加藤清正修建而成。正面中央是小天守,於大天守修建後作為別棟修建,通過通道相連。大小天守在臨近明治10年(1877)的西南戰爭前被燒毀,昭和35年(1960)用鋼筋混凝土進行了重建。正面左側是宇土櫓,繼大天守和小天守之後,又被稱為「第三天守」。宇土櫓是江戶時代保留下來的重要文化遺產(建築)。
11
戌亥櫓
戌亥櫓是位於西出丸西北角的三層櫓,稱其為「戌亥」意為西北。「西出丸」是本丸西北側突出的一帶。櫓在明治時代被拆掉,但於平成15年(2003)進行了木造復原。在平成28年(2016)的地震中,櫓下的石牆崩塌嚴重,僅靠角石支撐住櫓,而且東側延續的石牆也基本崩塌。
16
天守閣
大天守內部為地上六層地下一層的建築,小天守內部為地上四層地下一層的建築。明治10年(1877)西南戰爭前燒毀,現在的天守是昭和35年(1960)依據老照片重建而成。白灰泥牆和黑色壁板的搭配強勁有力,大天守最上層的凸窗上帶有「唐破風」的曲線裝飾,下層也帶有「千鳥破風」的翹曲美麗裝飾。現在也是號稱「熊本驕傲」的建築物。
19
北十八間櫓
國家指定重要文化遺產
北十八間櫓是建在高約20m石牆上的長約40m的一層櫓。形狀折成鉤狀,南側與東十八間櫓相接。是從江戶時代開始歷經數次修復,保存下來的重要文化遺產(建築)。由於平成28年(2016)的地震,櫓和土台石牆出現了崩塌。對倒塌的櫓建材和崩落石材進行了回收、整理和保管,為後面的修復工作做準備。
20
東十八間櫓
國家指定重要文化遺產
東十八間櫓是建在高約20m石牆上的長約34m的一層櫓,北側與北十八間櫓相接。是從江戶時代開始歷經數次修復,保存下來的重要文化遺產(建築)。由於平成28年(2016)的地震,櫓和土台石牆出現了崩塌,使神社建築發生倒塌。對回收的櫓建材和約1900個崩塌下來的石材進行了整理和保管,為後面的修復工作做準備。
22
特別史跡熊本城遺跡
天正16年(1588)加藤清正入國時的城堡位於現在熊本城西南方向的「古城」地區。後來,清正在茶臼山建造了新城,並於慶長12年(1607)落成。 熊本城遺址很好地保留了宇土櫓等重要文化遺產(建築)及石牆,能夠感受到江戶時代的風情氛圍。舊城區周長約5.3km、總面積約98公頃,地域遼闊,其中約51公頃被指定為國家特別史蹟。
23
長塀
國家指定重要文化遺產
沿著現在的坪井川修建而成的全長242m的長圍牆。加藤時代,為了方便花畑宅邸與熊本城之間的來往,橋和入口曾經位於長圍牆的中間附近,但到了細川時代這個入口被堵上,形成了現在這種一條直線的長圍牆。在平成28年(2016)的地震中,東側約80m的圍牆坍塌,背後的很多石製支柱也破損了。長圍牆下面的石牆在明治22年(1889)的地震中出現了大面積倒塌,但這次地震中基本沒有變化。